母亲的“表情包”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母亲的“表情包”

□李亚鹏

周末晚上与友人聚餐,结束后相约到古城散步,边逛边聊,一时忘记留意时间,回过神时才发现老街上行人已经变少。正准备与友人道别,我听见手机响起消息提醒铃声,打开一瞧,是母亲发来一个微信“表情”,上面是一只可爱的小橘猫,它的脑袋上写着“早点回家”四个字。怕母亲担心,我赶紧也回复了一个点头的“表情”。

看着手机里收到的可爱“表情”,往事渐渐如潮水漫上我的心头。母亲以前是干体力活的工人,为贴补家用还经常去饭店的后厨打杂,长时间的工作让她双手的皮肤变得十分粗糙,手指头更是肿得像粗壮的小萝卜头。退休后学习用手机打字时,她的手指总会误触按键,经常打出一些前言不搭后语的文字。我曾建议她使用手机上的语音转文字功能,可健忘的母亲每次都忘记长摁语音按键,以至于发出来的语音经常断断续续,让接收信息的人听得毫无头绪。

我还特意购置了一支触控笔,本想让母亲以手写方式发送信息,却忘了她识字不多,用拼音打字时还能猜字,手写时就不知所措了。她时常是拿着笔在屏幕上写了又删,发信息的速度变得更慢了,往往屏幕对面的人等得火烧眉毛了,她才慢悠悠发出来一段文字。估计是担心我们因为等她的消息而耽误工作,母亲渐渐不再发文字信息,实在想念孩子们,才会打来一通视频电话。

母亲平时很喜欢给家里养的三只小猫拍照。有次放假回家听母亲说起,我才知她请邻居家的孩子帮忙将这些小猫照片做成“表情包”。见我好奇,母亲便发送几个小猫“表情”到我俩的聊天对话框里,我见了灵机一动,心想何不让这些小猫“表情”代替文字,这样一来,不擅长打字的母亲就能尽情与我们交流了。想到这里,我赶紧跟母亲说:“要不我给这些小猫‘表情’加些文字,您以后用它们和我们聊天,大家一看就知道您想说什么。”母亲听了喜笑颜开,连忙点开手机相册,催促我给每张小猫照片配上不同文字,说是以后就用这套“表情包”来聊天。

“早点回家”“记得按时吃饭”“天热要多喝水”……往后的日子里,母亲每天都会认真选择几个小猫“表情”发给我。每次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一打开手机,透过母亲发来的这些“表情”,我也能直观感受到她的牵挂与惦念。就这样,小猫“表情包”变成我家的一个特别“沟通桥梁”,母亲乐此不疲地用它们表达关心,我和家人都渐渐习惯接收这些带着温度的“话语”,一来一往中,我们彼此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感情也愈发深厚绵长。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攒不到30万?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