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情怀的老师,做有温度的教育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薇

“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蛋白质。”10月24日,在兵团东部联盟校联合教研活动的公开课上,十一师第四中学生物教师邢燕在黑板上写下了当天的课题:解码生命的“建筑者”蛋白质。

这是一节“双师融合课”,仅备课邢燕和同事就花了一周多时间。“‘双师融合课’就是一节课由2个不同学科的老师共同授课。”邢燕对记者说,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上的呈现,每一个细节,她和同事都反复打磨。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前我没有接触过,但作为一名老师,就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调整教育模式和内容,确保自己的课堂质量,对学生负责。”邢燕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邢燕就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为了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她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观看名师的上课视频,和学生互动交流。“和学生交流,是提升教学水平最直接的方法。”邢燕回忆道。

2012年,邢燕刚参加工作那一年,有一次上完晚自习后,一名学生问她一个关于遗传方面的问题。那是邢燕从来没有深入思考和研究过的一个领域,一时间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她和那名学生约定,等第二天上课时,再给他答复。

为了解答学生的疑问,回到宿舍后,邢燕拿出大学课本,认真研究起这个问题,最终找到了答案。也就是从那次起,邢燕养成了和学生交流的习惯。“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时候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很新颖,这可以促使我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邢燕说。

2023年,邢燕在昆玉市一中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让她印象颇深的学生。也正因为和这名学生的交流,让她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邢燕的印象里,艾孜海尔(化名)是一个很腼腆的男生。“他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也不喜欢和同学们交流。”邢燕回忆说。

但随着与班里学生的接触越来越多,邢燕逐步摸清了艾孜海尔的家庭情况。艾孜海尔是家中老大,家里孩子多,他的父母一直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跟他交流,遇到什么问题,艾孜海尔都喜欢放在心里。

眼看着艾孜海尔越来越沉默,甚至在上课时,他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不愿意参加课堂互动,这让邢燕不禁担心起来。

在一次放学后,邢燕找艾孜海尔谈心。一开始,艾孜海尔并不愿开口说话,不管邢燕说什么,他都沉默不语。于是,邢燕笑着对艾孜海尔说:“我们每天都在一起相处,和一家人一样。如果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可以说给我听。我比你年长,阅历比你丰富,一定能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心换心,邢燕靠着真诚,最终打动了艾孜海尔,他哭着告诉邢燕,父母赚钱非常辛苦,自己的成绩很差,一直跟不上班上的教学进度,便产生了早点辍学打工赚钱,替父母分忧的想法。

“这种情况仅靠学校是没办法解决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邢燕将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艾孜海尔的班主任。后来,她又与班主任到艾孜海尔家中家访,建议艾孜海尔的父母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不仅如此,在班级管理中,邢燕也给予艾孜海尔更多的关注与关心,帮助艾孜海尔树立信心。渐渐地,艾孜海尔脸上的笑容多了,和同学的关系也明显好起来。

“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是指在学业上,还包括在做人做事上。”从教13年来,邢燕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谁家有几个兄弟姐妹,谁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成了她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看到学生们能健康快乐成长,我就很满足。”邢燕说,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继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外,她还会增加对学生家访的次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时向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学生伸出援手。

上一篇:数字技术赋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下一篇:看这张思维导图,学“十五五”规划建议!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