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国易主

随着三季度汽车出口数据的出台,中国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流向进一步明晰。

根据乘联分会的数据,今年1~9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571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9月数据尤其亮眼,当月实现出口76.3万辆,同比增26%。

新能源汽车方面,整个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量232万辆,同比增长52%,去年同期的同比增速为22%。其中,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0万辆,同比增长66%。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今年汽车出口增长主要动力仍是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市场格局演变:从依赖俄罗斯到多元发展

今年在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的背后,相关格局也已经悄然发生了演变,从去年依赖俄罗斯市场,逐步转到中南美、欧洲表现相对较强的特征。

2022~2024年期间,俄罗斯市场曾是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量来源,但2025年这一格局发生改变。墨西哥、阿联酋等新兴市场的崛起,取代了俄罗斯的地位。2025年1-9月,墨西哥以410,739辆的成绩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阿联酋以367,796辆位居第二,俄罗斯以357,708辆排到了第三。

俄罗斯市场出口量暴跌的同时,新兴市场以迅猛的增速异军突起。今年前9个月,阿联酋同比增量为137,138辆,同比增59%,澳大利亚为90,077辆,同比增68%;菲律宾为73,694辆,同比增60%;英国为73,614辆,同比增49%;阿尔及利亚为73543辆,同比增275%;而俄罗斯则同比减少了491880辆,同比暴跌58%。

从历年的销量来看,2017~ 2022年的汽车出口量逐步回升主要是欧洲市场的贡献,2022~2024年后,俄罗斯市场增量巨大,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量。

区域流向:欧洲、中东与东南亚成主力市场

从出口流向来看,中国电动汽车正在全球多点开花,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欧洲市场是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核心区域,其中,比利时人和英国人最喜欢买中国电车。

2025年1~9月,比利时以223,532辆的业绩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英国以153,265辆紧随其后。9月单月,比利时(20,869辆)和英国(19,521辆)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德国也以10,534辆跻身前十。

中东市场异军突起,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阿联酋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阿联酋在今年前三季度累计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92,784辆,同比增长70%。其中,9月进口量就达到了20,859辆,位列第二,单月增量13,996辆更是位居各市场之首,增速204%。

东南亚市场同样表现强劲。

菲律宾前三季度累计进口153,386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位居第二;泰国、印度尼西亚分别进口97,319辆和76,843辆。9月单月,菲律宾(16,012辆)和印度尼西亚(15,596辆)均进入前五。

此外,澳大利亚、巴西等市场也表现稳定,成为南半球中国电动车的重要进口国。

崔东树提醒称,目前纯电动汽车出口,欧盟仍是绝对主力市场,东南亚市场和中东等市场的需求相对波动较大。尤其是随着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放缓,加之中国纯电动过于追求高端,大型化特征明显,小型电动车缺乏好产品,纯电动汽车的出口压力较大。

但同时,插混和混动车型替代纯电动汽车成为出口新增长点,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多元化适应能力。

2025年1~9月,中国插电混动车型出口达69万辆,同比暴增208%。崔东树认为,这是中国车企持续挖掘澳大利亚、欧盟等市场的结果。

从9月单月看,插混车型出口量为9.6万辆,增速高达29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欧盟地区对插混车型需求的增长,中东的土耳其等市场插混出口也成为新增长亮点。

价格趋势:出口均价有所回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规模扩张的同时,中国汽车出口均价呈现回落趋势。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为1.7万美元,低于2023年的1.9万美元和2024年的1.8万美元。

业内分析认为,这一变化与特斯拉在中国出口占比下降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影响力扩大。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中国电动汽车凭借产业链优势和技术积累,正在全球市场开辟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不过,欧盟加征关税等贸易壁垒,以及不同市场需求波动,仍是中国电动车出海需要应对的挑战。近日,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汽车(9973.HK)董事长尹同跃也谈到了出海的挑战,他说,有的品牌“水土不服”,有的品牌在安全质量上栽了跟头,有的因本地化配套不足引发政府和用户的抱怨,损害了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

尹同跃认为,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规模和速度,关键要可持续,要以用户可承受的价格、可信赖的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来建立中国汽车“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

崔东树表示,近期中国汽车出口呈现超高速增长态势,未来只要国际市场环境稳定,中国汽车出口发展仍具有巨大空间。

上一篇:“孕妇泰国坠崖”离婚案背后:最高法、外交部推动跨国视频庭审
下一篇:外交部回应中美经贸磋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