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起旅个行,我们闹崩了

最近看了一篇旅行途中遇到不一样的人如何和平相处,没想到评论里的很激烈。

大概是大家在这个长假中都在出游,所以或多或少有一些关系里的困扰。

有的是和父母,有的是和朋友,有的是和伴侣。

每次长假结束后台都会收到不少私信,讲述她们各自因为旅行而引起的冲突,甚至有几个读者因为一场旅行彻底和朋友闹掰了,找我聊天疏解情绪。

当然也有一些人阴阳怪气,说之所以能和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妹妹和平共处,是因为碰巧运气好而已,认为我一定没试过和其他人旅行,如果多旅行几次就一定会吵架。

首先,我不觉得旅行中有矛盾是多么大的事,这很正常,不丢人,不需要大惊小怪或者上升到对人性的怀疑。

其次,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看到别人旅行可以不吵架,想知道怎么做到的,可以友好发问,而不是用很负面的角度来揣测别人——这种行为本身,就会让一段关系变得紧张。

我举个例子吧,也是经过我妹授权的。我有一个妹妹,她和我讲过她自己的困惑,说她总是下意识地用很负面的角度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总觉得自己对世界充满敌意,并且忍不住把这种敌意表现出来。

她问我说,姐姐,你有察觉到我这个行为吗?因为她问了,于是我说了我的观察和感觉。

有次我俩一起坐地铁,她看到旁边有个人把包放在座位上,导致我俩坐的有点挤。她没主动和那个人表达说可以把包拿起来放身上吗,而是选择大声地以那个人能清楚听到每一个词句的声音说有的人哦,非得把包放在座位上,不知道座位是用来坐人的吗」等等类似的话。

就怎么说呢,非常阴阳怪气(妹妹对不起,我很爱你的,别误解)。

回家后的晚上,我妹和我聊自己的很多困惑,我就和她说了这个事,我说你可以对那个人表达:我有点累,需要坐一下,你可以把包拿起来吗,谢谢啊,你人真好。」我不相信那个人会拒绝,因为那个包并不大,且是没人坐的时候那个人放在座位上的,她大概率不是故意的,且谁都乐意做个好人。

但是我妹这么一阴阳怪气,好像直接坐实了人家没素质,这个时候人家只能装傻了。于是我和我妹说,这样很容易让关系紧张,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包括亲密关系。

你的目的是希望得到一个座位,那么表达这个就可以了,不要上升到其他高度。不要证明人性的恶意。不然就是本来没恶意,也会硬生生被证明出来。

我自己以前也这样过,好像20几岁的时候吧,真的也是看什么都不顺眼,有次看到有人在饭店吸烟,我大声蛐蛐说公众场合吸烟好没素质啊。结果当然是没什么好结果。

后来我还遇到过好多次这种情况,我的选择是,要么会主动说:「对不起哈,我对烟味过敏,谢谢您,您人真好。」要么,我选择让服务员提醒。基本上,别人都很配合。

我基本上把这种「主动表达需求,并给对方余地」的处事方式代入到我的各种社会关系里。然后我发现,我既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还能让关系轻松融洽,大家都快快乐乐的。于是我终于意识到,以前的自己,对太多东西都过于紧张了。

我挺经常旅行的,甚至挺经常组织各种亲朋好友旅行的,当然是在我对待各种关系比较成熟后。

我分别组织过带上我爸我妈和我公公婆婆旅行大概四五次,有的时候我老公和我一起,有的时候我老公也没去。我还组织过和我弟,和我姐姐以及姐夫的旅行两三次,以前在上海的时候,和我妹一起短途旅行更是无数次。

都没崩。

不是因为我多能忍,也不是因为我多有规划能力。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总是能特别直接主动准确地表达出我的需求。出发前我就会和所有人说,这是一个纯自愿的旅行,每一个人都不要为了任何理由而觉得不好意思拒绝,如果不想去就直接说不想去,但不要去了之后又在那里抱怨说本来不想来等等。

同时我也真的会说不想参加是极其正常的,请确定要一起旅行的各位亲亲们,不要因为别人不来就上升到什么「亲不亲」「爱不爱」的高度,请大家每个人都保持正常以及大钱大家要AA。

我是会拉群,直接把这些话说在群里并且@每一个人的。

这种直接表达,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我们的出行目的大方向上基本一致的。保证了这一点,其他事,真的就是小事了。很多人总是把「直接表达」想象出一千种灾难后果,但其实更容易引起人性灾难的反而是各种猜测。

我带我爸我妈和我公婆出来的时候,我也会直接说,出来玩,既然我组织我花钱,我就是老大,你们得听我的,这个团我是导游,你们不能和导游论资排辈,拿父母身份吓唬人,导游不会管客户叫爹妈的。如果实在接受不了,那就不去,在家里我还是会管你们叫爸妈的。

我爸妈和我公婆只要有时间,每次都是很兴高采烈地去,后来甚至还会主动提要求一起出去玩。我妈和我婆婆甚至玩的很上瘾,前年我婆婆生日,我妈请我婆婆吃饭逛街,去年我妈生日,我婆婆喊我妈出去旅行。

总之,规则和要求说在前面,反而大家没崩,也没那么多复杂情绪会累积,因为情出自愿嘛。当然,陪爸妈玩对我自己来说,那肯定责任大于体验,因为共情点确实不一样,但我组织这个旅行的时候就知道这一点,我享受自己尽责任的过程,自然就不会因为其他事情而觉得委屈。

活得就是一个心态,说到底。

和姐姐姐夫、弟弟妹妹们一起玩,那就主要是热闹。真的,一家子人咋咋呼呼的,已经觉得胜过一切了。有次和我姐在苏州平江路闲逛遇到下雨,我们就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茶室,静坐听雨,让两个小孩在那里看动画片,我姐忽然长叹一口气,感慨说,这才是生活啊。那一刻她的开心让我觉得很有价值感。

真正的一家人哪会那么计较所谓节奏不一致这种事情。因为感情是里面更重要的成分,于是我们都心甘情愿调整一些东西。今天我陪你拍照,明天你陪我漫游。

我此刻认真回忆了一下我的所有旅行,真的,完全想不到任何不快乐的瞬间。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都是快乐、幸福的,比如和姐姐一家人在周庄的晚风里坐着乌篷船摇啊摇,诗意在彼时真正具象化。

比如在仙女山的大草原里,阴雨天雾蒙蒙,能见度可能只有五米。有个女孩大声和她的姐姐抱怨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咱妈还非得说这里好看,全是树、全是草、全是雾,到底有什么好看,好烦啊,咱们快走吧,哪怕她姐当时都要哭了。

可与此同时,有一个五十几岁的阿姨很开心地给小小孩子拍照,说,来,宝宝,我们一起记录下大雾天里的草原。

而我的两个妹妹和我快乐地蹲在草地上看小孩子吹出来的泡泡里我们三个人的身影。

她俩还对我说,咱们运气好好啊,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雾,好有趣。后来天忽然放晴,草原回馈给了我们另一种瑰丽的景象。

我为那个拥有了前后两种完全不同大草原的阿姨和宝宝而觉得开心,又替那个被妹妹拉走的姐姐而觉得遗憾。

我老公看到我们在群里发的大雾照片,说你们怎么这么幸运,这种迷雾森林的体验感未免太罕见了吧。

还有和爸妈们一起在泰国旅行,我们一起玩海上摩托艇,我婆婆玩滑翔伞玩出了一场滑稽喜剧……真的,我们现在也会时常细数当时的快乐。

这些事情都让我觉得如果你把旅行当成是一种体验,而不是当成别人都要来配合你的节奏,而不是追求所谓的一致、共鸣,那么所有关系都会很轻松的。

当然我知道一定会有人杠,说那是你没遇到那种特别扫兴特别自我特别烦人的人。

遇到了啊。

但我们都是成年人,不存在被迫旅行,也不像明星们录制《花儿与少年》那样,需要营业。所以我们是不是在在主动表达需求和有效沟通的前提下,还存在一个东西叫做「筛选」呢。

我们是一定要和自己很烦的人出去玩吗?我当然会邀约我不讨厌的人一起玩。

以及,仙女山的迷雾体验让我意识到,真正特别扫兴特别烦人的人还是少数,绝大部分人在那一天都体验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仙女山——这是一种老天对正常人类的奖赏。

如果「筛选」+「主动表达」+「有效沟通」+「有感情纽带」+「心态调整」还是让你觉得不快乐,那么,你可能需要做的是深度疗愈自己。没有好坏,只是我们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容易过度紧张,要学会让自己不被困在那个环境里。

本文转载自宛央女子(ID:Apple1990-kun)。作者:林宛央,潇洒派生活者,畅销书作者,未来知名编剧。一个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却过得比谁都潇洒的姑娘。忌矫情,治拎不清,喜欢你的不盲从。

发布于:上海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