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再一次炸了。
51岁的苏有朋,因为三句“低情商”的回应,把自己送上了全民吐槽的风口。
有人调侃:“就算吴奇隆和陈志朋拉着他合体出道,这次也救不了苏有朋了。”
一个“乖乖虎”,怎么会变成如今的“忘恩负义”?
事情还得从他的演唱会说起
事情起因,是他九月要举办演唱会。
门票分两档:1500 的 VIP 和 911 的普通票。
VIP 权益很诱人:优先入场、好位置、签名,还有和苏有朋合影的机会。
普通票就寒酸得多,没有合影。
本来,这种分级售票并不稀奇,娱乐圈早已见怪不怪。
可问题在于,“合影”这件事,被粉丝视作“情感平等”的象征。
谁追星,不是为了能离偶像更近一点?
普通票粉丝心里不平衡:追你几十年,怎么就因为没多花那几百块,就不配合影?
有人甚至提出能不能“加钱买合影”,结果也被拒。
于是,氛围开始失控。
原本该是一场粉丝与偶像的盛会,却被搞成了贫富分层的修罗场。
关键时刻,大家都等着苏有朋的解释,结果他冷冷甩出三句话:
“这是音乐会,不是合影会。”
“我卖艺不卖身。”
“不爱音乐的人别来了。”
三句连环,像三记闷棍。
“卖艺不卖身”,听上去像气话,可暗暗影射 VIP 粉丝是“买身”?
那普通粉丝,是不够资格?
“这是音乐会,不是合影会”,字面没错,但态度盛气凌人。
至于“不爱音乐的人别来了”,更是戳心。
要知道,粉丝买票,图的不就是对音乐和青春的那份热爱?
三句话,让“乖乖虎”的人设瞬间崩塌。
为什么苏有朋敢这么硬?
网友一句话说透:因为他的人生太顺了。
16岁,小虎队出道。
起因不过是一档电视节目的助理招聘,母亲瞒着父亲报了名,结果和吴奇隆、陈志朋一起入选。
没想到,一首《青苹果乐园》火遍大街小巷。
1989年,签名会原定2万人,却挤进5万人,交通瘫痪,新闻头条。那是台湾娱乐史第一次正视“追星”。
三人里,他人设最完美。
吴奇隆是“霹雳虎”,酷帅;陈志朋是“小帅虎”,活泼;而苏有朋,是家长最爱的“乖乖虎”。
成绩好,长相清秀,唱跳俱佳,妈妈们都拿他当教育孩子的榜样。
高考那年,他更是刷新了娱乐圈的想象力。
他暂停演出,一年学完三年课程。
高考当天,十几家媒体守在门口,硬是把一场考试搞成“全民直播”。
最终,他考进台湾大学机械系,还以“全省第五”的成绩扬名。
公司更是趁势推出“学霸秘籍”,塑造他每天学习12小时、休息不超20分钟的神话。
这份光环,把他推到同龄偶像无法企及的高度。
可谁能想到,光环背后,是他从未体验过真正的挫折。
小虎队解散后,他也并没有掉队。
琼瑶因为是粉丝,力排众议在《还珠格格》里给了他五阿哥的角色。
演技青涩,但角色和人设重合,本色出演也能圈粉。
结果,《还珠格格》大火,他轻松转型为演员。
之后,他拍了《情深深雨濛濛》《倚天屠龙记》,一度是荧幕男主。
再后来,他当导演,《左耳》拿下青春片票房佳绩。
从歌手到演员,再到导演,他几乎没有经历真正的谷底。
所以,当有人质疑他的VIP政策,他第一反应不是谦逊解释,而是下意识的“怼回去”。
这种“底气”,说到底,是顺风顺水惯出来的。
对比起来,另外两只小虎的人生就坎坷多了。
吴奇隆,这些年基本转向综艺和幕后。
偶尔出现在荧幕上,被拍到身材发福、面容浮肿。
曾经的“四爷”,如今更多是刘诗诗的丈夫、孩子“步步”的爸爸。
他没了顶流的光环,但至少学会了收敛锋芒,把精力放在家庭和幕后。
陈志朋,更是跌宕起伏。
曾经被公司包装成奇装异服的“妖艳人设”,甚至因拍戏意外毁容。
事业一度谷底,常年活在吴奇隆、苏有朋的对比里。
直到近几年,他凭直播逆袭,用亲切和经典歌曲拉近观众,才算翻身。
在《无限超越班》里,他谦虚学习,反倒赢得了观众尊重。
这两个人,虽然不再顶流,但靠真诚和谦逊,重新收获了人心。
所以,反差出来了。
吴奇隆和陈志朋,哪怕跌倒过,也学会了弯腰。
唯独苏有朋,一直在顶点,所以习惯了居高临下。
粉丝说,“追了你三十年,还换来一句‘不爱音乐别来’。”
这不是失望,这是心寒。
风波越闹越大,苏有朋终于发长文道歉。
他承认自己“举动冲动”,希望粉丝谅解。
但评论区冷冷清清,几乎无人买账。
有人说:“一句话能把几十年积累的形象毁光,道歉能补回来吗?”
公众人物的身份,意味着每句话都是放大器。
粉丝可以原谅你年老发福,可以接受你作品平庸,却很难容忍你亲手割裂这份情感。
回头看,苏有朋的人生几乎是一部“顺风顺水”的爽文。
可太顺,也容易让人忘本。
如今的他,51 岁,无婚姻,无子女,只有一身成功的履历。
可这份履历,是谁托起来的?是那些从《蝴蝶飞呀》唱到《左耳》的粉丝。
没有他们的热爱,再多“顺风顺水”,也会一夜坍塌。
娱乐圈常说:“戏子无情”。
这一次,苏有朋亲手为这句话做了注脚。
就算小虎队再合体,也救不了他失去人心的“低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