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全职儿女,正在集体离职

在过去一年里,全职儿女,曾被认为是互联网上“最幸福”的人设。

​在求职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一批大多出身小康家庭的打工人,把全职儿女当成人生路上的迂回战术,在过去一年激流勇退,稳稳gap了起来。

​他们的父母通常有钱有闲,看不惯孩子在外吃苦,而主动将儿女召回。

​“之前有阵子也眼红想做全职儿女,可惜我妈说家里没有hc(编制)。”

这一年里,全职儿女从网络热梗,演变成了社会现象,甚至成了这届大学生最火热的调研课题

一些眼尖的博主发现,“全职儿女”才是真正的流量宇宙。“美食号难做,做全职儿女美食博主就有流量;vlog博主难做,做全职儿女一日vlog数据就好多了。

​”年轻人把全职儿女当成了起号新赛道,并感叹,“原来家才是最好的MCN。”

年轻人刚开始做全职儿女的时候,父母还很开心。但随着时间流逝,生存境况则开始逐渐恶劣。

​“第1个月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大宝;第3个月父母开始小声抱怨;

​半年之后,我就成了家里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嘴的、不成器的孩子。

​为了应对父母,网上有人梳理出了全职儿女的生存手册

想要在家过上舒坦日子,必须得有个正当理由,以至于不少年轻人把生活玩成了大型角色扮演

​有人假装考公考研,实际上去图书馆博物馆吹空调,有人假装出门兼职,“实际上是去饭店门口取号排队,号到了假装自己有事吃不上,几块钱卖给别人,赚杯奶茶钱。

​”甚至有人直接给父母画饼说要考博,“爸妈不懂,只觉得考博听起来就是个周期很长的大工程,这招可保长久平安。”一年之后,有的全职儿女上岸了,有人重入职场,也有人还在寻找人生方向。

​尽管这一年的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普遍认为:当全职儿女这一年,是他们人生中破防次数最多的一年。

曾经年轻人对全职儿女的想象是:“居家办公绝不内卷,情绪稳定没有内耗,与其做社会边角料,不如回家做父母的宝,还能顺便领点生活费。

​然而回家面对的第一个真相是,钱是看心情给的。“刚做全职儿女的时候欢欣鼓舞,每天打打下手就能领点零花钱。日子久了,每个月只给续社保的钱,多出来的部分只够买菜的。”

失去了经济大权之后,本想踏踏实实在家休息的全职儿女,成了偷感最重的人

​“买啥都觉得贵,不敢喝奶茶,再也没买过盲盒了。买东西只敢上某多多,怕多花了两块钱又挨骂。平时会更留心家里缺什么,冰箱始终保持是满的,哪儿脏了会随手收拾一下。”

​年轻人渴望回家当小孩,但可怕的是,父母真把他们当小孩了。全职儿女没办法支配自己的时间,“但凡你想安排点自己的事,爸妈会说'你一闲人能有什么事?'你每天的日程安排,都要跟着爸妈走。”

​“在家一起吃饭,就是例行思想教育时间,不管谈话起点是国际局势还是股市,落点都是要不要结婚或者考编。后来爸妈问我要不考个电工证,都不愿意那学个驾照也行呢?”

两代人的生活习惯也完全不一样,作息就很难调和。

​“晚上开着电脑学SQL,妈妈说电脑嗡嗡响,吵到她在隔壁睡觉了。

​在职场领导强制你加班,在家父母强制你不加班。

”以前年轻人觉得,职场被老板PUA,不如回家给爸妈干活,“但回家了才想起来,爸妈骂起我来才是真的毫不留情。”

​“不想用家里的防脱洗发水,想买瓶滋润点的,我妈直接开麦:你一天天也没赚钱,你还挑上了?”

日子一长,有些年轻人发现,当全职儿女不仅职场烦恼一点没少,还突然多了原生家庭的困扰

​“小时候父母只是在我面前假装恩爱,长大了两口子也不避讳了,每天互说一堆坏话,还把我当成传话筒和垃圾桶。”

​亲戚则是全职儿女的另一块心病,“上来就三连问:为啥在家?有对象没?工作咋整?说在家接私活人家也听不懂,后来对外一律宣称,我在做个体户。”

回家gap的年轻人,总会在某一刻意识到,全职儿女的生活并非长久之计,于是琢磨着“主动辞职”。

​从杭州辞职回家的方媛,这一年最大的感受是,“家里已经不像小时候,什么都围着我转。现在更像是我闯入了父母的生活,有时候爸爸妈妈出去上班了,我在家里像个留守老人。

​社交圈也逐渐变窄了,“以为离职了就可以拓展自己的社交,结果别人都在工作,根本没时间回你,久而久之也不想联系别人了。”

全职儿女蛙蛙在家准备考研二战,“压力最大的是看到邻居家小我几岁的妹妹上岸了。

​有的发小当了公务员,有的同学在大城市混得风生水起,好像只有我人生停滞了。”

​“每天睁眼开始投简历,投到中午吃饭睡觉,下午又开始投,然后感叹为啥没人回,再自闭一会天就黑了。

​”最让全职儿女扎心的是,但凡家里有亲戚,或者父母生点什么病,就会立马意识到,“现在手里的钱还不够家人在ICU住一天的,这时候会觉得全职儿女像在玩过家家游戏,稍微有点现实压力泡泡就破了。

刚回家的时候,年轻人觉得全职儿女“只要给父母画饼,做是电子宠物,就有生活费领”,后来逐渐醒悟,开始寻找出路。

​有人尝试在家里做数字游民,有人认真备考竟然真的上岸了,有人为了求职开始学习,发现“现在有些网课含金量还挺高的,证书写在简历里含金量也挺高的。

​”全职儿女这一年,有人回家当小学生,有人回家当高中生,“如果想转变人生赛道,全职儿女这段日子,完全可以是你人生的第二个高三。”

年轻人当全职儿女这一年,虽然崩溃过很多次,但仔细回顾,发现生活也不全是在失去。

​一些年轻人趁着休息的空档调理精神,规律运动,“回家返厂维修一年,又可以健康工作好几年。

”全职儿女蓓蓓表示自己经历这一年,生活经验已经next level了,“以前西瓜挑不到最甜的,菜也挑不到最新鲜的,这一年又跟爸妈学到了很多小妙招。

​”大家普遍觉得自己物欲降低了,“平时不上班没有什么买衣服、包包、化妆品的需求,情绪性消费也减少了很多。”“而且开始对钱有概念了,50块钱能给全家人做一顿饭,感觉1千块钱生活费也可以在大城市过上吃肉喝汤的生活,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很多重新回到家的年轻人觉得,全职儿女的生活是重新了解父母的一次机会。

​“上大学之后对父母关心就少了,印象都定格在了高三那会,爸爸身体倍儿棒,妈妈特别坚强,但这次回来发现,父母身体已经没有那么好了,也有很多脆弱的瞬间,只是以前在硬撑罢了。

​小圆回到无锡做全职儿女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放下了执念,决定不再去干涉父母的想法了。”

​“去年爸爸执意要买一辆他很喜欢的车,我拼命劝阻他,说现金流很重要,不要把钱花在这种事情上。但他今年70了,就是很想满足自己一个心愿。”

​“后来我意识到,有些功课是父母的功课。房子是他们的房子,钱是他们的钱,在他的生活里,他就是有最大的话语权。其实我们跟父母终归是不同时代下观念不同的人,不理解就尊重这件事,对外人适用,对家人同样适用。”

​这也是很多全职儿女这一年的感受:“表面上是依赖家里的全职儿女,其实精神上反而更独立了。”

让全职儿女们惊讶的是,本来在家待了一年,以为再出来工作已经错过了很多,“结果发现房价也降了,车价也降了。

​刚来大城市的时候总想着买房买车,因为没钱才作罢,最后竟无形之间解套了。

​”这也让他们重新审视,当初做全职儿女的这个无奈之选。或许在时间的催发下,这已然变成了另一种契机。

​“以前没时间充实自己,也没时间调整自己人生的方向,结果手动把社会时钟掰一掰,竟切换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对全职儿女小圆而言,28岁在家做全职儿女最幸福的瞬间,是跟爸爸一起学陆冲板。“爸爸陪着我去家附近的小广场,那是我初中学骑自行车的地方,他扶着我,一直推着我的肩,告诉我'不会摔,就继续往前这样走就好了,我一直在你后面',像小时候一样。”

“全职儿女这一年,当然有焦虑和自我怀疑,但这些和家人一起的经历,或许可以拿来抵御痛苦。”“想到这个,我就会告诉自己:全职儿女的这段日子没有浪费,也不算失去什么,因为我也拥有过其他珍贵的回忆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